編者按:近年來,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犯罪形勢較為嚴峻,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的現(xiàn)象日益增多,更為嚴重的是,此類違法犯罪已經形成了完整的利益鏈,甚至是灰色產業(yè)鏈。在此配景下,最高法、最高檢發(fā)表《關于管理侵犯公民個人信息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對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的行為和適用法律進一步明確。上述司法解釋從今日起施行,國雙司法大數(shù)據(jù)中心利用其專屬的文書解析技術,針對中國裁判文書網(wǎng)中2013- 2016 年間涉及侵犯公民個人信息類刑事案件進行了深度挖掘,對侵犯公民個人信息類刑事案件進行全角度、多維度透視,現(xiàn)授權刊發(fā)該陳訴摘要版,詳細陳訴請關注國雙司法大數(shù)據(jù)公眾號(gridsum-ld)進行索取、下載。
侵犯公民個人信息類刑事案件逐年增長
通過數(shù)據(jù)分析得知,近年來,侵犯公民個人信息類刑事案件的數(shù)量呈逐年增長趨勢,尤其是近三年的案件數(shù)量每年都有 400 余件刑事案件公開,由于文書公開時間的滯后性, 2016 年的公開數(shù)據(jù)尚不具有參考性。
福建、上海、廣東、浙江、江蘇等南方經濟發(fā)達省市是此類案件的高發(fā)地域
侵犯公民個人信息類刑事案件共涉及全國 28 個省市,案件多集中在南方地區(qū),僅福建省、上海市、廣東省、浙江省和江蘇省五個省市的案件量就達到了總樣本量的近70%。其中,福建省案件量最多,有 235 件,其次是上海市和廣東省。
不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類犯罪與詐騙類犯罪交織,將近四分之一的案件都涉及數(shù)罪
侵犯公民個人信息類刑事案件,共涉及 15 種刑事罪名,其中將近四分之一的案件涉及兩個以上的罪名。
案件占比最多的是不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罪,有 764 件,案件占比約59.1%。其次是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有 295 件,案件占比約22.8%,詐騙罪有 233 件,案件占比約18%。其他與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相關的犯罪還有出售、不法提供公民個人信息罪( 99 件,7.7%),信用卡類犯罪[1]( 49 件,3.8%)、計算機信息系統(tǒng)類犯罪[2]( 33 件,2.6%),其他的還有敲詐勒索罪、合同詐騙罪、不法經營罪和賭博罪等等。
[1]包羅信用卡詐騙罪、波折信用卡辦理罪、竊取、收買、不法提供信用卡信息罪。
[2]包羅不法獲取計算機信息系統(tǒng)數(shù)據(jù)、不法控制計算機信息系統(tǒng)罪、提供侵入、不法控制計算機系統(tǒng)程序、工具罪、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tǒng)罪、不法侵入計算機信息系統(tǒng)罪。
注:刑事罪名涵蓋《刑法修正案(七)》中的“不法提供、出售公民個人信息罪、不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罪”。
合法取得個人信息后予以不法利用是最為常見的犯罪類型
以出售、不法提供公民個人信息罪、不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罪和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案件為例,行為人在履職或提供辦事過程中獲得公民個人信息,然后進行不法處置的最為多見,將近六成(56.9%),其中利用職務便當獲取個人信息的行為主體主要是機關單位或國家機構人員,如戶籍民警、市場監(jiān)督局人員、銀行職員、學校工作人員等;利用工作便當或提供辦事過程中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的主要是,辦事行業(yè)中能接觸到公民個人信息的人員,如快遞員、淘寶客服、房產經紀人、商場銷售人員等。此類人員犯罪比例較高,反映出相關行業(yè)監(jiān)管力度明顯不足。直接出售或者提供公民個人信息的情況也將近一半(47.4%),以不法手段獲取個人信息的約占兩成(20.7%),被告人通過購買、竊取、不法侵入計算機系統(tǒng)、業(yè)務合作、收集、偷拍、內部員工交流透露、贈與等方式,不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